快速進入狀態,戰術部署奏效
曼城在缺少夏蘭特(Erling Haaland)的情況下,依然能於比賽早段快速掌握主導權,僅用兩分鐘便由基亞利殊(Jack Grealish)打破僵局
2025年4月3日賽事
曼城30週賽後報告
展現了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在面對傷兵壓力下,依然能靈活調整進攻佈局的能力。杜古(Jérémy Doku)與沙維奧(Savinho)的邊路突破與策應配合相當流暢,而基亞利殊在這場比賽中被安置於更具自由度的中路位置,終於打破長達16個月的英超入球荒。全場控球率高達68%,傳球成功率達91%,完全體現曼城一貫的控球型打法。
馬莫殊(Marmoush)出色頂替,進攻層次多元化
埃及前鋒馬莫殊繼上場足總盃建功後再度於英超取得入球,近8場聯賽已累積5球,成功填補夏蘭特短期缺陣的空缺。馬莫殊除擅長單點射門,其積極跑位與反擊中的高效衝刺,令曼城進攻在無中鋒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立體性。值得一提的是,今仗曼城不止一次透過邊路低平球或後上插上的方式製造高威脅,顯示球隊進攻套路的多樣性與靈活應變能力。即使面對李斯特城不斷堆積中路防守人手,曼城依然全場完成19次射門、7次射正,展現前線強大的壓迫力。
年輕球員上位,O’Reilly 冷靜沉穩
20歲新星 奧韋利(Nico O’Reilly)首次英超正選上陣表現可圈可點,傳球與位置感均符合一隊水準。即使未能直接參與入球,但 奧韋利在中場的冷靜組織,有效協助分擔 根度簡(Ilkay Gündogan)與魯賓·戴亞斯(Rúben Dias)的組織壓力。他於上半場幾次利用外腳背送出威脅傳球,甚至曾差點以突破射門得分。年輕球員的上位,為接下來多線作戰的曼城注入寶貴的活力。
未能早早殺死比賽,臨門一腳需提升
若要挑剔曼城今仗表現,無疑是在下半場未能早早「鎖死比賽」。雖然全場控制力極強,傳球次數達690次遠超李斯特城的312次,但臨門把握卻稍嫌欠缺,多次於禁區邊緣或反擊下未能有效終結攻勢。特別是馬莫殊(60分鐘)與 奧韋利(55分鐘)在黃金機會下均無法破網。若面對更高水平或防守更穩健的對手,如即將來臨的曼徹斯特打吡,類似情況恐怕會成為潛在的風險。
夏蘭特缺陣下的思考:進攻體系調整初見成效
此次比賽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夏蘭特受傷缺陣下,哥迪奧拿選擇讓馬莫殊擔任箭頭,同時將基亞利殊內收成為進攻核心。球隊進攻從「依賴夏蘭特終結」的單一模式,轉化為更多元化的進攻框架,邊路與二線推進成為主要火力來源。即使無法快速建立大比數優勢,但進攻過程仍然流暢,且控球與壓迫依然保持高水準,證明球隊已準備好適應接下來夏蘭特缺席的數週比賽。
穩健取勝,仍需精益求精
整體而言,曼城今仗以技術與戰術層面全方位壓制對手,順利全取三分,於爭四之路上穩步前行。面對即將到來的魔鬼賽程,如何在不依賴單一球星的情況下,持續提升臨門效率與保持進攻火力,將成為哥迪奧拿團隊需即時面對的重要課題。同時,年輕球員如 奧韋利、馬莫殊的持續進步,無疑將是曼城爭冠與歐戰爭取佳績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