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剌賽後報告

熱剌英格蘭超級聯賽30週賽事

第30週:車路士 1-0 熱刺



2025年4月4日賽事賽事

熱剌賽後報告

熱刺戰術板:單節轉換失效、側翼失聯、中場空心
進攻端:轉換效率低,缺乏三線聯動

普斯迪高古 沿用 進取式 4-2-3-1,意圖透過快速過渡攻擊防守之間,但中場對抗力不足令進攻斷裂。
•    麥迪臣明顯被針對,全場僅完成 33次傳球,遭卡些度壓制,使得轉換節奏被拖慢。
•    蘇蘭基與孫興慜分別嘗試拉邊找空間,但中路無持球支援,導致對方中堅可提前出腳破壞。
防守端:邊路保護失位,對傳中盯人不足
熱刺全場最大問題之一在於邊路防守,特別是右側 史賓斯(Spence)未能緊貼 彭馬,多次給予傳中空間。
•    失球畫面中,彭馬無壓力傳中、安素 無人盯防頂入,可見整體後防失位。
•    數據顯示,熱刺全場讓對手成功傳中 9次,為近五場最高紀錄。
VAR三度介入:反映防線驚險與攻守轉換失衡
儘管有一次沙亞的入球被VAR判無效,但反映熱刺多靠偶發性攻勢爭取進球,組織上未達標準。
•    全場射門 10次,射正僅 3次,顯示前場處理球效率仍低。
•     賓倫·莊遜、沙亞、泰爾等後備上陣雖提供活力,但未能形成完整進攻鏈。

車路士戰術執行獲勝,熱刺需反思節奏與中場建構

車路士今場以戰術執行力及場上集中度取得應得勝果,展示出整體進攻體系漸見成熟。熱刺雖持續貫徹主帥理念,但戰術落實細節上仍有不足,如能在組織與後防紀律上作出針對性修正,仍具競爭力。

高位壓迫無法奏效:組織混亂,缺乏中場支點

雖然主帥 普斯迪高古(Ange Postecoglou)延續其招牌高位壓迫與主動出擊策略,但熱刺整體陣形在面對車路士中場壓迫時顯得支離破碎。占士麥迪臣(James Maddison)多次嘗試組織推進,但缺乏中場支援,傳球成功率僅有78%,難以穩定連接前場。上半場熱刺全隊僅完成兩次禁區內射門,顯示出進攻組織力薄弱。

進攻三線斷層:兩翼推進無配合,前鋒孤立無援

熱刺前場三人 – 孫興慜(Son Heung-Min)、蘇蘭基(Dominic Solanke)與占士麥迪臣 – 雖具突破力,但由於中場轉移速度過慢,導致他們常處於孤立狀態。下半場換入的 賓倫·莊遜(Brennan Johnson)雖有助攻一次具威脅射門,但未能改變進攻效率過低的問題,比賽第89分鐘,孫興慜曾於小禁區左側獲得一次黃金機會,但被車路士門將山齊士(Robert Sánchez)精彩撲出,錯失扳平機會。

防線警覺性不足:邊路盯人鬆散,失球暴露弱點

是次失球發生於下半場第50分鐘,車路士中場 彭馬(Cole Palmer)於無人緊貼下輕鬆傳中, 安素(Enzo Fernández)近門頂入。當中右閘 迪積·史賓斯(Djed Spence)與中堅 羅美路(Cristian Romero)未能及時包位,防線溝通明顯出現缺陷。
此外,全場熱刺被車路士錄得20次射門,其中9次射正,過度依賴門將 域卡利奧(Guglielmo Vicario)作最後防線,顯示後防整體抗壓能力需提升。

VAR三度干預:潛在反擊成果被抹去,心態受影響

熱刺於比賽第69分鐘一度藉沙亞(Pape Sarr)入球追和,惟最終遭VAR推翻,成為比賽轉捩點之一。這一度打亂球隊節奏,後段比賽出現多次急躁犯規,包括沙亞與史賓斯先後領黃。比賽尾段心態波動明顯,戰術執行度下降,無力再創真正威脅。

替補調動反應積極:後備換人提升活力,需及早部署

下半場64至88分鐘期間,普斯迪高古換入4名球員,包括 賓倫·莊遜、沙亞、泰爾(Mathys Tel)及 柏度·樸路(Pedro Porro),進一步強化邊路與進攻活力。 賓倫·莊遜帶來突破、沙亞增加中場強度,皆見正面作用,但惜時間有限,加上前場無法形成具組織的反擊,未能有效轉化攻勢。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Ads Blocker Detected!!!

We have detected that you are using extensions to block ads.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these ads blocker.

Powered By
Best Wordpress Adblock Detecting Plugin | CHP Adblock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