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時間分配新研究🕒】點坐、企、行、瞓可以幫你控血糖💪💤|糖尿病與心臟病預防新發現!

每日24小時活動分配(坐、企、活動與睡眠)與最佳心代謝健康與血糖控制的關聯性:Maastricht 研究

研究目的/假設

人體每日的坐、企、身體活動與睡眠時間配置與心血管代謝健康以及血糖控制指標之間存在相互關聯。本研究旨在找出最有利於新陳代謝與血糖控制的每日時間使用組合,並探討糖尿病狀況是否會改變這些關聯。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析 Maastricht 研究中 2,388 位年齡介乎 40 至 75 歲的參與者(當中 48.7% 為女性,平均年齡 60.1 歲,標準差 8.1,當中有 684 位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所配戴之大腿部位活動感測器(activPAL)記錄所得的數據。

我們利用參與者每日24小時的時間分配(包括坐、企、輕量身體活動(LPA)、中至高強度身體活動(MVPA)與睡眠),建立「組合性等距對數比(isometric log ratio)」模型,並以以下健康指標作為回歸分析對象:

  • 腰圍
  • 空腹血糖(FPG)
  • 餐後兩小時血糖
  • HbA1c(糖化血紅素)
  • Matsuda 指數(轉化為 Z 分數)
  • 綜合心代謝風險分數

我們的分析考慮了人口統計資料、吸煙、飲食攝取、糖尿病狀況等因素,並分別評估糖尿病狀態的交互作用。
同時,透過「時間等置替代法(isotemporal substitution)」,我們評估當每日30分鐘的某一行為被替代時的潛在健康效益。

為尋找最佳每日時間組合,我們模擬所有可能的時間分配(涵蓋各行為從第1百分位至第99百分位的範圍),並找出與每項健康指標最正面(前5%)關聯的組合。

研究結果

研究顯示:減少坐的時間,增加企、身體活動與睡眠時間,與較佳的健康指標有明顯關聯。

這些正向關聯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更為明顯(交互作用 p<0.05),特別是當以輕量或中高強度活動取代靜坐時間時,其對腰圍、空腹血糖及 HbA1c 的改善幅度更加顯著。

綜合所有指標,所估算出的最佳每日活動時間組合如下(括號為數據範圍):

  • 坐:6小時(5小時40分鐘–7小時10分鐘)
  • 企:5小時10分鐘(4小時10分鐘–6小時10分鐘)
  • 輕量活動(LPA):2小時10分鐘(2小時–2小時20分鐘)
  • 中高強度活動(MVPA):2小時10分鐘(1小時40分鐘–2小時20分鐘)
  • 睡眠:8小時20分鐘(7小時30分鐘–9小時)

結論/解讀

縮短坐的時間,並增加站立、身體活動與睡眠時間,有助於提升心代謝健康指標

當中,將坐的時間用作身體活動的替代,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對血糖控制的正面影響比起非糖尿病者更加顯著。

這項研究為個人化健康時間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尤其對需要控制血糖或提升心血管健康的人士尤其有參考價值。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Ads Blocker Detected!!!

We have detected that you are using extensions to block ads.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these ads blocker.

Powered By
100% Free SEO Tools - Tool Kits PRO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